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2的文章

妙喻

  日前在 ” 人間福報 ” 上讀到星雲法師從《大寶積經》裡摘錄的句子 : 「心去如風,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滅不住故。   心如燈焰,眾緣有故。心如虛空,客塵污故。」 [i] 心有所感,就將它加到我的曇花相片上,拿來當做手提電腦屏幕的畫面,讓自己常有機會讀誦反思。 佛經中處處都有譬喻,而這些譬喻又都是恰到好處的妙喻,讓在佛前聽法的弟子容易會心,進而悟解。這些譬喻,有些有時類似我們中國的歇後語,不是當時當地的人,常常會摸不著頭腦,不知意之所指。前面這四句,卻每句都用一件人人都有的經驗去譬喻看不見的心,並且還說明如此譬喻的原因。這對我是很有幫助的。 這四句裡的心,應是指心念,而非如如本心。四句裡提到了風、水、火和空。我們知道地( earth )、水( water )、火( fire )和氣( air )四大元素是兩千五百年前印度希臘一帶所流行的對組成物質根本主要元素的粗略認知。所謂大,就是主要的意思。也就是在物質裡應該還有一些次要的小元素。但因無法具體提出,就存而不論。在那時的認知裡,地元素具有沉重乾冷的性質。例如石頭的主要成分是地元素。寶石也是。兩者的差別在於一些小元素含量不同。水元素具有潮濕陰冷的性質。任何液體都含有水元素。這也包括了由蠟燭融化而來的蠟油,因為蠟油有似水般的流動性。火元素具有乾燥熱燙的性質。任何物體都含有火元素,否則就應成為溫度最低最冷的東西。熱水是用火燒冷水得到的,所以熱水比冷水含有較多的火元素。甚至認為金屬有不同顏色也是由於它們含有火的分量不同所致。氣元素是指空氣。空氣具有濕熱輕飄的性質。譬如木頭比石頭含有更多的氣元素,所以木頭能浮在水面而石頭不能。用這樣的四大元素來解釋不同物質為何不同,以今日知識來論,當然漏洞百出。然而,在兩千多年前卻是哲學家最好的選擇,也是當時民眾能接受的解釋。釋迦世尊住世正在那樣的環境下,所以也用那時候的話,說一切物質由四大組成 [ii] 。現代人讀經,不用懷疑: 「 元素不是有一百十幾種嗎?怎麼說只有四個?並且,地水火風沒有一個是元素! 」我相信如果 釋迦世尊今日住世,他必然會說物質由一百十幾種元素組成。用元素來說物質,無論說元素有多少個,只是個方便說,不影響結論。結論是:緣盡時,物體裡的元素各自分散,物體消滅。即所謂有生必有滅。我們從能見到的有形物質了解了生的原因和滅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