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1的文章

蝴蝶蘭聞琴

圖片
           ~~ 蝴蝶蘭聞琴 ~~ 去年十一月,自家陽台蝴蝶蘭抽出花梗芽。今年五月初才開出幾朵。一天傍睌,樓下鄰居傳來琴聲。此時微風拂動,蘭花輕搖 ,似隨琴音而起舞 。蝴蝶蘭花期本應有兩月。不料次日遭到暴風雨,其中一朵隨另一花苞無幾日便萎去。心有所感。於是以蝴蝶蘭身分寫下此文。 國色不必添香 [1] ,含苞何須全放 [2] 。偶來人間遊戲 [3] ,聽你琴音迴盪 [4] 。 憶起多少往事 [5] ,拾回快樂時光;啟開沈寂心靈 [6] ,搖動平和翅膀 [7] 。 風動羽動心動 [8] ,全是戲言 [9] 一場;追求出世涅槃 [10] ,並非耳聾目盲 [11] 。 意欲共舞一曲 [12] ,抒我心波盪漾 [13] ;忘卻所有曲譜 [14] ,心弦自然隨唱 [15] 。 琴音終歸寂靜 [16] ,空然 [17] 留下癡想。如今我且歸去 [18] ,明年再來相傍 [19] 。   [1] 蝴蝶蘭沒香味。物的色、香並不真實。蝴蝶蘭不需香味,何況已有國色。 [2] 蝴蝶蘭一串花枝上花苞有十來個。有些花苞未開即萎去。但花的生命的顯示不受開或不開的限制。 [3] 此世為花朵。 [4] 意外 隨緣而聽得琴音。 " 你 " 是指琴聲。琴聲無色。蘭花有色無聲。 [5] 隨著琴聲憶起 前世之事。 [6] 無風時,花兒不動,若人入定。此時因聞琴聲而出定。 [7] 蝴蝶蘭隨風而搖動。 雖然身體搖動,心仍平和。修行期間,在寂靜中,有時也要有動作才會有進步。 [8] 借壇經之風動幡動故事。羽:羽翼、花瓣。 [9] 因未論及真理。 [10] 心靈的平和。 [11] 涅槃是寂靜。寂靜是心境平和, 對外境做無私的反應, 並非對外境無反應。 [12] 戲 與琴音共舞,但琴音無色可共。 [13] 滅去有為法域內隨緣而有的動盪。 [14] 但已入涅槃許久,曲譜都忘了 。 [15]   寂靜下 的有為。 [16] 琴音 有生必有滅。 [17] 生與滅是空性的必然結果。 [18] 蘭花要落了。 [19] 傍:接近。蝴蝶蘭一年只開一次。待會兒落了,只能等明年再來。明年來時,是否又有琴音相傍? 或有,或無。無論如何,如果有這麼期望,就是癡想。蝴蝶蘭已將癡想留下、不帶走,所以這兩句只相當於我們平常說的「再見」。

有我者即非有我

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裡有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 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一段三句。其中第二句之「 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 」意義如何,很令人費思量。從字面上說,可看成「如來 說有我不等於有我 」或「 如來說有我等於非有我 」。究竟如何?下面列出幾個網路上找到的說法。看看能不能從這些說法裡得出較合適的解釋。 一、 該句應斷成「 如來說 . 有我者 . 即非 . 有我 」。第一個 我 乃指「 真我 」,即如來才有的「 八大自在 我 [i] 」,而第二個我是凡夫所執持的「 我 」。後者是「假 我 」,與前者「 真我 」的關係當然是「 即非 」。這個說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經文前後並沒有要討論「 真我 」的意思。即便有,為何 鳩摩羅什 不直接用真我、假我而要用兩個相同的有我?況且真我假我本不相同,不需如來說「 即非 」。還有,在這個說法裡,兩個「有」似乎可以不存在。 二、 該句 可解成: 「 如來在教導中亦用 『 我 』、『 我的 』字詞,但這只是方便說,並不是如來心中仍有『 有我 』的觀念。」意即該句只是為了澄清。這個說法的不足在於「 有我 」並不是指「 我、我的 」,而是指「 我是實在的 」。 三、 該句的意思是:「如來說,什麼叫做我?一切眾生本來無我」。下接「 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在字面上好像很順。但有兩個缺點: 1. 「什麼叫做我」似乎是多餘的。 2. 這裡把「非有我」一個詞拆成「非有.我」,變成無我。但金剛經裡無我一詞一般的重點在無私,有 我的重點在我是實在的。兩者正如香蕉與蘋果,雖然都是水果,卻非一類。故 「一切眾生本來無我」 與 「 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 成為不類相接 。另外,無我一詞在經中出現數次, 鳩摩羅什 不會獨獨在此將無我改譯成非有我。 四、 該句應斷成「 如來說:有我者 . 即 . 非有我 」。 非有我 就是:沒有有我。它也是有我觀念為何是錯誤的理由。這樣 有我 與 非有我 似乎是對立的,為何如來說兩者等同?甲、因為 兩者皆不真不妄,故等同。乙、有我性空,非有我亦性空。故由空性來說,兩者不異。丙、 若心裡根本沒有我,何來有我、非有我的論述?在佛的無為境界兩者都不存在, 故等同。這三種解釋本身說得過去,但與其前一句意思不接。丁、只要有執著就是有妄念,不得成就。故執有我、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