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8的文章

分享法喜——學佛十五年

五月來美處理一些私人事務,月底時有機會搭便車到慈航精舍來向師父請安。師父說:「你來給大家講點話吧。」我嚇了一跳。我是個門外漢,不懂什麼道理,哪有資格講話?但是師命難違。考慮再三,我想我能貢獻的只有我的學佛歷程。向師父提出這個構想,師父毫不考慮地說:「好。」這時候我真是騎虎難下了。今天委屈大家在這裡聽我報告我的學佛歷程,一是我想認識各位師兄姊,再是讓各位避免一些我所經過的不正確的路,三是提出一些心得,請大家指教。 1. 進入佛教的因緣 小時候家裡只有先母唸彌陀、拜觀音。因為先父是不做這一套的,認為那是女人家的事,所以家人很少去廟宇。去到寺廟都是參觀遊覽性質,沒參與什麼活動。先父直到退休以後才開始讀些佛書。原來先父的觀念是:「進入社會工作,要依孔孟之道追求利人利己的現實生活裡的發展;從社會工作退休,那就進入人生另一階段,這時才可以開始探尋佛理,因為佛理講『空』,不適於現實社會。」先母是受舊式社會教育的人,一個守分知足的人。先父不去廟宇,她絕不提要去那個寺廟或要做些什麼。家裡四書五經不少,卻沒有一本佛經。要說我在家裡受到一些佛教的薰陶,我想佔絕大部分的應該是先母的數十年每天一炷香。那炷香代表了先母對觀音菩薩的仰慕與依賴。那炷香的影像也常留在我心中。這就是母親以實際行為而非言語在我心裡種下信佛的種子。 小學時家住高雄市,不時還有和尚尼姑沿門托缽。雖然那時一家八口只靠先父一份薪水,先母總是恭恭敬敬打好一碗飯菜奉上。偶爾也會把這個機會給我,讓我去奉飯。我年紀小,不知何謂「布施」,但是這樣的教導使我從小就有尊敬出家人、供養出家人的觀念。那時候浴佛節也是社會上的一件大活動。有些寺院抬著佛像出來遊行,民眾在路旁恭候。等到佛像經過時,一擁而上,搶著浴佛。有些只在寺院內辦活動。先母只能帶著我們兄弟姊妹參加前者。記憶中我只有兩年受同學帶領,去寺院浴佛。回想起來,小時候雖然有浴佛的行動,那也只是參與,在參與中知道一點關於佛的故事而已。至於說浴佛的行為是想藉此表示願意洗去自己的貪嗔痴,我在四十多歲才有機會明白。 初中時搬到台北大安區,住在巷子裡,比較少看見沿門托缽的。浴佛節的活動消息似乎也到不了我家住的地方。因此布施與浴佛的行動就中斷了。但是初中、高中時每週都要練習毛筆字,包括大小楷,是作業之一。寒暑假作業也有毛筆字練習。一般同學認為這是苦事,我卻不覺得。我喜歡寫。我交

金剛石切刀•超越世間智慧圓滿經..... 又名《金剛經》

第三篇 本篇是筆者由A. F. Price教授的英文版金剛經翻譯回來的。南北朝梁昭明太子將鳩摩羅什版金剛經分成三十二份,並分別加以標題。立意善良,卻也破壞了整體一氣呵成的透通性。雖然筆者非常不贊成這麼做,但為了讓讀者容易與鳩摩羅什版對照起見,下文內保留了昭明太子的劃分點(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為了不干擾整體性,將三十二份標題完全捨棄。 以下是經文: 1 以下是我所聽到的: 有一段時期佛和許多大比丘,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位,暫居於舍衛城邊上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一天,到了吃飯時間,世尊穿好僧袍,帶著鉢進入舍衛大城乞食。在城中心按規矩沿門而乞。乞畢,回到精舍用餐。用完,收好僧袍和鉢。洗過腳,鋪好坐墊,坐了下來。 2 那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裏。他立刻站了起來,偏袒出右肩,以右膝著地,恭敬地合掌,這樣向佛請道:「世尊,如來多麼關心所有的菩薩,也這麼樣地照顧、教導他們。這真是珍貴極了。世尊,如果善男和善女追求佛覺成就,他們應該恪遵哪些準則?又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 佛說:「很好,須菩提。正如你說的,如來一向關心所有的菩薩,也盡力保護、指導他們。現在注意聽,把我的話記在心裡,我向你們說明追求佛覺成就的善男、善女應該遵守哪些準則,又應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 須菩提說:「懇求您開示,世尊。我們高興盼望,想聽很久了。」 3 佛說:「須菩提,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這樣來導正他們的妄念:『無論何等生物,不論是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或是化生的,不論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不論是有想的、無想的或是非有想非無想的,所有這些都因為我而將會得到無餘涅槃解脫。可是在無量無數的廣大眾生都已經這樣解脫了之後,卻實在沒有哪個是已被解脫了的。』這是為什麼,須菩提?因為沒有哪位真菩薩會有『有我、有情、命體和個體』的觀念。 4 而且,須菩提,菩薩應超然而行布施。就是說布施而應該不掛念色,不掛念聲、香、味、觸和質。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布施而無罣礙。為什麼?這樣他的福德才無量。 須菩提,你怎麼說,你能量出東方天空的大小嗎?」 不能,世尊。」 「那麼,須菩提,你能量出南方、西方、北方、或是上面、下面任何一個方向天空的大小嗎?」 「都不能,世尊。」 「好,須菩提,一位布施而不顧念色的菩薩,他的福德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