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能度恩愛刺

       話說一日佛在負彌城事情做完,前往波婆城。波婆城裡有一位叫周那的人,聽說佛在城中,便嚴正衣冠前往謁佛,向佛求法。周那是一般人。佛便為他次第說法,解釋人心有好與醜,事有善與不善,所以世事有應行與不應行。教他捨惡行善。不要因為尚未得善法之味而善心退沒。該明白現今一切行為都是造因,不該希求即時之果。今日他雖勤苦,然而等將來果報出現,自會得大利益。自己獲得讚嘆而歡喜後,該覺悟對別人也應隨其所行而讚嘆之,使別人心喜。        周那聽了佛這麼說,信心堅固又很歡喜。就邀請世尊和所有隨行第二天到自己家裡接受供養。這時佛默然不語而接受 [1] 。        第二天,供養之後,周那向佛請問:「這世上沙門 [2] 有幾種?」佛說:「沙門有四種。他們志趣各有不同,你應當好好識別。第一種行道殊勝,第二種善說道義,第三種依道生活,第四種為道作穢。」這是什麼意思?佛接著用偈語解釋: 「能度恩愛刺,入涅槃無疑;    超越天人路,說此道殊勝。    善解第一義 [3] ,說道無垢穢;    慈仁決眾疑,是為善說道。    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    遙望無垢場,名依道生活。    內懷於奸邪,外像如清白;    虛誑無誠實,此為道作穢。」        對這些偈語,我們從後向前看,可能比較容易了解。最後的四句偈是說一種不好的沙門。這種沙門心內懷著奸邪念頭,外表及行為卻裝做自心清白無暇。言語虛誑,騙人為業。毫無誠實。雖著沙門外衣,自稱沙門,卻是假的。就像在銅器上鍍金,然後自稱它為金器一樣。這種沙門不但不能教人修行道理,實際上是在宗教裡作亂,骯髒了人們對宗教的看法,阻擋了人們修道之心。這是在宗教裡作穢的沙門。        倒數第二的四句偈是說一種好的沙門。這種沙門很能演說佛說過的道理。他們日常生活安分,依循宗教道理,不壞清規,為人榜樣。能接引一般眾生至小乘道。可惜他們未能真正體會、落實第一義諦,不能一心無垢、無礙。若想要現出清淨法身,那還有一段很長的修行路要走。現在只能遙望無垢道場。這是依道生活的沙門。        再上來的四句偈是說另一種更上的沙門。這種沙門透徹瞭解真正的第一義。他們自己所說出的道理絕對是清淨的、符合真如的,絕無煩惱殘留。被他們接引的眾生都是具大乘底子的人,因聞法而心中更無垢穢、錯解。他們對眾生的疑問都以慈悲心、仁愛

回頭

回頭 有一些接受宗教的人,最初只是在生活裏遇到一些困難,覺得人力難以解決、挽回或突破,又想獲得一點心靈上的寄託與希望,於是來求神求佛,成為教徒。接下來,如果事情得以解決,他們就相信是神或佛有靈,以後更加親近宗教。如果後續仍是不如意,他們可能離棄宗教,也可能以更虔誠的心祈禱,繼續拜神拜佛。像這樣留下來的教徒,如果對宗教的認識還繼續停在利用神或佛的威力以解決自己在社會生活上或心靈上的難題,那麼不論他們有沒有在教會或寺院裏獻身服務、當義工,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進入宗教,只是祈求庇佑,以宗教為靠背而獲得一些臨時安慰。各種宗教的主事者當然看清他們的盲目與錯誤。然而主事者慈悲,並不因為他們的盲目而排拒他們,仍然歡迎他們。因為雖然還沒有開始清洗他們的心眼,人卻已在泉水附近。若加以慢慢開導,不放棄有一天他們會發現真正的泉水,開始洗淨。 善良的宗教,不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真正主要的教導是修行的道理和方法,希望教徒自我提升精神層次,突破小我,得內心平靜,究竟解脫。希望不論貴賤都能將愛心與世間所有的人分享。然而其中只有佛教比較徹底:慈愛心應該不只對人,應該普及世界上所有的生命。譬如動物並不是天生給人吃的。動物是人墮落後的另一世生命的變相 [ ㈠ ] 。雖然表相與人不同,牠們與人至少有一點相同: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人,尤其是佛教徒,不應食肉。即使是三淨肉、五淨肉 [ ㈡ ] 也不該吃。釋迦佛在世時比丘受供可以食五淨肉,那是因為當時當地環境不好,草菜不生。佛解釋:「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 [ ㈢ ] 」。所以他們可以吃。現代的我們有誰吃的肉是佛的神力所化生的?即使有,以現代的環境,如果我們的經濟條件容許,而且所居住的地區又各式蔬果充沛,為何要吃肉?說到底,肉食的人無論如何不就是為了貪那一口味?貪味之心放不下,解脫無門。 貪不但只是貪味,在眼耳鼻身意上同樣可能產生貪心。貪心不只是捨不得已經有的、曾經有過的,還會令人發狂去追求那些還沒有的,以致使人沉淪於無底深淵。貪列於三毒之首,就是因為它以毒引毒,毒害無邊無際,又以根發根,禍害深遠難除。貪心若不除盡,所求不得時瞋心難免生起。貪與瞋好像一層網油,可以矇住人的眼睛,令人似乎能看見光,卻又看不清楚。自心本性被網油矇住,即使才高八斗,有世間智慧,也絕對無法獲得出世智慧,只能在網油內自豪。這就是愚癡、無明。貪瞋癡三毒俱在,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