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

回頭

有一些接受宗教的人,最初只是在生活裏遇到一些困難,覺得人力難以解決、挽回或突破,又想獲得一點心靈上的寄託與希望,於是來求神求佛,成為教徒。接下來,如果事情得以解決,他們就相信是神或佛有靈,以後更加親近宗教。如果後續仍是不如意,他們可能離棄宗教,也可能以更虔誠的心祈禱,繼續拜神拜佛。像這樣留下來的教徒,如果對宗教的認識還繼續停在利用神或佛的威力以解決自己在社會生活上或心靈上的難題,那麼不論他們有沒有在教會或寺院裏獻身服務、當義工,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進入宗教,只是祈求庇佑,以宗教為靠背而獲得一些臨時安慰。各種宗教的主事者當然看清他們的盲目與錯誤。然而主事者慈悲,並不因為他們的盲目而排拒他們,仍然歡迎他們。因為雖然還沒有開始清洗他們的心眼,人卻已在泉水附近。若加以慢慢開導,不放棄有一天他們會發現真正的泉水,開始洗淨。
善良的宗教,不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真正主要的教導是修行的道理和方法,希望教徒自我提升精神層次,突破小我,得內心平靜,究竟解脫。希望不論貴賤都能將愛心與世間所有的人分享。然而其中只有佛教比較徹底:慈愛心應該不只對人,應該普及世界上所有的生命。譬如動物並不是天生給人吃的。動物是人墮落後的另一世生命的變相[]。雖然表相與人不同,牠們與人至少有一點相同: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人,尤其是佛教徒,不應食肉。即使是三淨肉、五淨肉[]也不該吃。釋迦佛在世時比丘受供可以食五淨肉,那是因為當時當地環境不好,草菜不生。佛解釋:「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所以他們可以吃。現代的我們有誰吃的肉是佛的神力所化生的?即使有,以現代的環境,如果我們的經濟條件容許,而且所居住的地區又各式蔬果充沛,為何要吃肉?說到底,肉食的人無論如何不就是為了貪那一口味?貪味之心放不下,解脫無門。
貪不但只是貪味,在眼耳鼻身意上同樣可能產生貪心。貪心不只是捨不得已經有的、曾經有過的,還會令人發狂去追求那些還沒有的,以致使人沉淪於無底深淵。貪列於三毒之首,就是因為它以毒引毒,毒害無邊無際,又以根發根,禍害深遠難除。貪心若不除盡,所求不得時瞋心難免生起。貪與瞋好像一層網油,可以矇住人的眼睛,令人似乎能看見光,卻又看不清楚。自心本性被網油矇住,即使才高八斗,有世間智慧,也絕對無法獲得出世智慧,只能在網油內自豪。這就是愚癡、無明。貪瞋癡三毒俱在,身心落入苦海,我們如何解脱得救?
如果人能夠深信「這世界的無邊苦海是我自己跳進來的,所以必須要自己跳出去」,這樣的才能得救。佛與菩薩的「法」僅僅是指引,必須自己親自實踐才能生效。什麼是佛與菩薩的指引?最淺顯的莫過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通俗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因此,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是怎麼進來的,才能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確的回頭方向,才上得了岸。
我們是怎麼進入苦海的?不就是因為自己過去的貪瞋癡才落入今日的地步?應該明白:因過去貪瞋癡而造的惡業於今日或未來所成熟的惡果,是我們必須坦然承受的。而且承受時不得生瞋怨,以免將來又生出諸多惡報。更應自今日起發心要能覺悟、要能獲得有如佛一般的無上覺悟。雖然路途艱難又遙遠,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心,踏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第一步要做什麼?要行善。
為何是行善?因為要切實採取行動對抗並且打破自心的貪瞋癡。如何開始行善?當下就可開始,做一切事而心存善念即是。例如心存善念來煮一碗麵。心存善念將這碗麵拿去供養或出家人、或在家人、或遊民、或自家人、甚或至自己。為什麼給自己也算行善?因為你已經心存善念做了一件事:煮麵。吃麵時心存善念,感謝使自己有飯可煮、有飯可吃的一切善缘匯聚的人與物。想想此刻世上還有多少人欲求一碗麵而不可得,自己面前這碗是不是珍寶?是不是不能浪費、不能挑食?是不是不能貪吃、應該儉省,將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飢餓的人?這就是行善。
公務員心存善念辦公,推己及人,以民為主,處處便民利民。以國家社會為念,絕不貪瀆。這就是行善。農夫心存善念耕作,就不會在不當的地方開墾,以致國土危脆,禍延子孫。就不會不設方想法預防蟲害而僅靠施打毒藥,也不會在毒藥褪盡之前將蔬果上市。這就是行善。漁夫和養殖場主人心存善念就會改行,不將自己的財富建立於動物的性命上。這就是行善。工人心存善念就會老實施工,該做的都精準到位,不偷巧,没有豆腐渣工程,不落盗竊。這就是行善。商人心存善念就會利人利己,只取帮助流動貨物時所該得的,而不會製造或販賣為害全民禍遺子孫的商品。這就是行善。長輩護佑晚輩,晚輩敬順長輩。這就是行善。
諸如此類,說之不盡。一言以蔽之,行善就是心存善念的布施。如此布施既能嘉惠他人,使之快樂幸福,又能利益自心,使之善良,破除貪念。貪念既降,瞋癡狂風暴雨因而消減。脱離苦海有望,大道隨之現前。
佛說布施有十二種好處[]:布施者能快速增長無上菩提功德利益;此世或後世能生活於富足之處,手中常有無盡寶物;後世隨願得生為釋梵天王或生於大貴之家;能離一切以前因慳貪而起的過患,得免於各種惡報,亦不羡慕俗樂;能不被世間的貪染所縛執;捨了此身之後,若入餓鬼道也能出餓鬼門,遠離諸惡趣;能捨棄所有世人都可得之物,獲得眾人得不到的菩提;能使眾生歡喜;能捨內外一切、行於佛行;能對一切原來所貪愛之事都免於縛著、不生垢害心;能圓滿無上布施波羅蜜;能隨如來教、所願成就。佛說菩薩因為得到了這十二種修行布施的大利益,幫助他們自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佛又說:「欲求無上道,修行諸功德。破於慳貪心,布施最第一。」()意思是:欲求無上道的人應該從修行上去獲得各種功德。想修功德,要先破慳貪。要破慳貪,布施就是最第一方便之法。可見布施的功效和重要。布施要做到什麼程度?佛說:「佛子行捨心,見來乞求者,能生歡喜心,一切無吝惜。()完全捨盡才是一切無吝惜。難做之極,但功德無量。 
祈願接近宗教的人不是只看中宗教表相,不是只向外依賴神或佛的賜佑,而是回頭探究教義,自淨其意,畢竟解脫。 


2014 12 27

[] 這只是動物來源之一。動物的前世可能是六道裡的任何一道,也有可能是菩薩現動物相來度眾生。
[] 沒有看見、聽說或懷疑是為了自己而殺死的,自然死亡的,以及鳥獸所食餘的肉。
[] 楞嚴經,卷六
[] 這句話是阿難尊者說的。《增一阿含經,卷第一,序品第一
[] 大薩遮尼子所說經,一乘品第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有為法和無為法來看金剛經

能度恩愛刺

有我者即非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