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佛的功德
讚佛的功德
有一個故事:過去久遠以前,有一位圓滿覺悟者,名叫弗沙,就是弗沙佛。與弗沙佛的同時,還有兩位外道的大修行者,大菩薩,他們各有許多弟子。
弗沙佛觀見其中一位,他的弟子的心都已純潔淑美,但菩薩本身的心卻尚差那麼一點。而另一位菩薩本身心已純淑,而其弟子們的還有待提升。
那時,為了第一位菩薩心地純淑,弗沙佛在那菩薩上雪山採藥的路上尋著一洞窟,便進入並入定。入定後身放光明。菩薩果然經過那裡。見著弗沙有此異相,覺得他必定是位圓滿覺悟者。菩薩心生歡喜,對佛發起極深信心,就以翹一腳、一腳站立、叉手於腰的姿勢專心面佛。如此七日七夜而目不轉瞬。又唱一偈來讚嘆弗沙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意思是說:天上天下的修行者沒有一位到達您的境界,十方世界的修行者也都沒有一位能相比;世間所有人物我都見過,一切人物中實在沒有一位像您這樣的圓滿覺悟者!
因為這樣的緣故,這位本應於百劫之後成佛的菩薩,提早了九劫成佛。這位菩薩不是別人,就是現今的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身。另一位身心已純淑的菩薩就是比他早四十二劫修行的彌勒菩薩的過去生身。現在彌勒菩薩將在數十億年之後才能成佛。故事結束。
讓我們暫時以分別心來看這故事。有好幾點也許可以因分別心而給我們一些啟發。首先,彌勒菩薩早四十二劫開始修行,卻得晚數十億年才能成佛。其時間的差別超過想像。彌勒菩薩冤不冤?應該是不冤。造成這樣後果的原因之一據說是彌勒過去在修行時比較離不開名聞利養,往來者多富貴。即有少許貪念沒放下。貪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之一。菩薩有一點點貪念,持戒就不圓滿,離成佛必要的持戒波羅蜜的境界還差一點。雖然如此,彌勒到底是修行較久,到了弗沙佛的時代,其心中的純潔淑美程度還是超過釋迦的。如果捨盡那一點點貪念,說不定就是他先成佛。這告訴我們學佛的成就不一定是早學早成,決定的重要因素應在發心後的切實修行程度。
再說釋迦提早九劫成就佛道。九劫可不是九年、九十年、九百年。九劫是多麼長的時間啊。怎麼就這樣提前了?是因為他有以一腳翹、一腳站,七日七夜目不轉瞬專心禮佛所獲得的功德?禮佛的功德又在哪裡?一腳翹一腳站,那是甚麼禮貌姿勢?若說在於能七日七夜目若呆雞,那麼許多專修苦行的外道也可因這麼做而提早九劫成就。相信以菩薩的功夫,再來個二七、三七,甚至十七,絕對不是極難的事。如果當時釋迦這麼做,那麼他所獲得的功德不就使他立地成佛了?可是這些假設可發生的事都沒發生,故知光是禮佛的外表動作絕不是成佛功德的究竟所在。
那麼是創作那首偈的功德囉?那首偈說些甚麼?從文字表面上看,全文都在吹捧弗沙佛的稀有。如果會做這種文章就可提前九劫,那麼世上多少馬屁精不早就成佛了?如果弗沙佛會接受吹捧,並且因此而幫助吹捧的人提前成佛,那麼弗沙絕不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是佛了。可是事情並不是這樣,故知唱偈的表面歌功頌德也不是成佛功德的究竟所在。
提早九劫成佛的功德源頭究竟在哪裡?仍要在禮佛和唱偈裡尋找。一腳翹一腳站,叉手於腰,不是甚麼特殊禮貌姿勢。但是這姿勢加上七日七夜目不轉瞬地專心面佛,代表了釋迦當時受到弗沙佛放光的鎮懾和接下來的覺悟。內心覺得這會放光之人必是個圓滿覺悟者,是自己一直以來所要追尋的導師。他的覺悟法必然是世間無比之法,定能破除自己心中餘留的障礙,應該是自己歷來到處追求無著的難知難解絕世祕法,是能令自己真正圓滿覺悟的大法。尋念至此,立即放下一切念頭,只專心求法。念頭急凍,動作當然跟著急凍,才有那樣怪異的姿勢。七日七夜毫不動彈,完全地表現出那發自心底的對弗沙佛的徹底臣服、至誠崇敬與永遠追隨的決心。提早九劫成佛的功德出自哪裡?就在釋迦自己的至誠決心。不在姿勢,不在七日,不在不動。更不是弗沙佛因受了禮敬而給的回報恩惠。我們若有釋迦當年對圓滿覺悟大法那樣的深心,不需要那樣的姿勢,將來也必然成佛。若無,就是佛來到眼前也不覺知。還如何談成佛?
平常我們說:佛有無邊的功德。或說:要有無邊的功德才能成佛。如果明白功德其實在於於自心的進步,前面這兩個說法可以換一下。說成:佛有無限的深心。或說:要有無限的深心才能成佛。同意這一點,了解深心才可導向成佛;我們發了深心,在成佛路上提升自己,過去的功德才是真功德。這樣,是不是可以免除一些人對功德的誤解?
那首偈對提早成佛有何功德?僅從文字上看那首偈,它是釋迦真心讚嘆弗沙佛,但實際上是在稱頌圓滿覺悟的大法──佛法。如果弗沙沒有習得佛法真締,如何能圓滿覺悟?如何能令當時還是外道菩薩的釋迦至心拜服?當我們頌揚佛時,除了是頌揚他的慈悲、他的深心和他的成就等等,還在頌揚那背後使他圓滿的成佛之法。但是功德不直接來自讚頌的動作上,功德呈現在因讚頌所引起對佛的深一層認識和對法的認真修行上。換句話說,功德的重點不在我們頌揚的行為,而在那些行為所引發的自我修行。如果只是口中讚頌如來,心裡沒有想到自己應該如何認真學習佛法、切實修行,讚佛的功德落實在哪裡?反之,雖然現在沒有時常讚頌如來,如果心裡卻時時想到應該如何身體力行那得之不易的佛法、向上精進,可以提前成佛的功德果報是必然自現的。
有所修行才是有過真實的功德。功德不從外來,全在自心的向善改變。有改變,代表自己過去所創造的功德是真實的,因為它給了真實的成果。沒有改變,過去做過什麼都沒有真實功德可言。我們讚佛、唱偈、誦經,想從這裡頭得些功德,應該先從這裡頭領悟一些佛法,改變自己。這樣才能讓功德落實。繼之以發起深心,精進修行,邁向成佛。成佛才是積聚功德(發起深心)所為何來的具體回答。
讚佛,不是跟佛做功德買賣,而是給自己一個反省和精進的機會。 回目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