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在說什麼?

第四篇 金剛經在說什麼

有人說金剛經在說空,在說空有不二。這些都對。但是經文不見一個「空」字,可見所謂「空」只是此經的背後原理的抽象支柱。如果一說經就談空,很多人不能接受。佛對羅漢談話都不直接使用「空」字,何況我們凡夫對凡夫?也有人說金剛經在遮,可是有許多看似遮其實是開。我們回到正面來看,此經只在回答羅漢須菩提的兩個問題:「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菩薩如果要成佛,他們應該恪遵怎樣的準則?又該如何控制妄念?)」若將經文內佛對這兩個問題所回答的精要選出分列,可能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掌握思考方向。經中除了討論這兩個問題還談及一些重要觀念。那些就收在第三點「其他重要經義」項下。
簡單說,本經在回答「菩薩如何修行才好成佛?」其總結只在「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除去個人自私以及培養一切善良。)」金剛經要義,如此而已。
下文內粗體係鳩摩羅什本,細明體是筆者根據A. F. Price英文翻譯轉譯所得,阿拉伯數字表示出於第幾分,刮號內文字係筆者心得。

一、云何應住
應該恪遵哪些準則? 2,17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沒有哪位真菩薩會有『有我、有情、命體和個體』的觀念。3(不留一點兒自私觀念。)
如果菩薩懷著有我、有情、命體和個體思想,那麼他就不是菩薩了。17(這是菩薩的基本準則。)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定則原則是所有聖人不同修行方法的根據。7(菩薩成佛也一樣各有各的方法。)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捨盡了所有表象區別的人都稱為佛。14(這是成佛原則。)

通達無我法。
完全沒有任何個別自私觀念。17(要能不自私。)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它可以由除去個人自私以及培養一切善良而直接得成。23(成佛的另一原則。)

二、云何降伏其心?
應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 2,17

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在無量眾生都被我解脫了之後,卻實在沒有哪個是被我解脫了的。3(心裡不能有牽掛。)

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如果菩薩聲明:『我要解脫一切眾生』,稱他為菩薩就不適當。17(有眾生被滅度乃是一妄念。)

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不可讓人說如來有『我必須解脫一切眾生』的觀念。25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菩薩應超然而行布施。4(要能不自私。)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
要是菩薩布施而心附著於制式概念,他就像一個在幽暗中盲目摸索的人。14(有定則反而有阻礙。)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論哪兒有物質特徵,那裡就有迷惑幻想。5(物質有不同特徵,但菩薩不執其特徵。一執特徵就落入迷惑幻想。)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不可能由那三十二個身體奇貌去覺知如來。13(故菩薩不必掛念有無三十二個身體奇貌。)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不可從三十二個奇貌去覺知如來。26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個身體奇貌並非真的那樣,只是稱為三十二個奇貌。13

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不能由佛的完美的身體去覺知他是佛。20(故菩薩不必掛念要有完美的身體。)

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不可從任何表象特徵去覺知如來。20(故菩薩不必掛念表象特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的得成並不是因為他的完美體態。27(故菩薩不必追求外表。)

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
菩薩會發表任何莊嚴的佛土嗎?不會。10(不起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該培養一種不落於任何事物上的心智。10(不能牽掛。)

應生無所住心。
心智應該從由它所生起的任何念頭裡超脫。14(不能有牽掛。)

如來無所說。
如來沒有教導要發表。13(菩薩也不該想要發表。)

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實際上沒有產生佛覺成就的定則。17(菩薩心裡不能顧念著定則。)

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離棄一切表象辨認,喚醒得成佛覺的心念。14(要先得清淨心。)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佛覺成就裏我毫無獲得,因此它稱做佛覺成就。22 (菩薩該去掉有可學的念頭。)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要成就功德的菩薩不該被渴望回報所困。28(要棄絕貪念。)

三、其他重要經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沒有一種真性的定型表達稱做佛覺成就。7(故也沒什麼稱做菩薩、羅漢。)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沒有哪種境界可以稱做全然覺悟。9(菩薩心裡也不覺得有哪種境界可以稱做菩薩、佛。)

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如來追隨然燈佛的時候在善法成就上沒得到什麼位階。10(菩薩也不該想自己在什麼位階。)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辨認有我是誤導的。同樣,辨認有情、命體和個體也是誤導的。14

無法可說。
真性是不可闡明的。21(所有的闡明都必須用到辯解心,而人心只要辯解就離開了真性、實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佛覺成就在他心裡曙光初露的人不會對終必消滅的任何定則有所斷言。27(心裡不掛念定則,但不否認有定則。)。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如來性沒從哪裡來,也沒到哪裡去。29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自我、有情、實存和個體的觀念雖然真的存在著,卻是偏差的。31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從表象超脫,常住於真性。32

2009 12 28修正

返回目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有為法和無為法來看金剛經

能度恩愛刺

有我者即非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