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理解金剛經 V2 第三篇 金剛石切刀·超世智慧圓滿經
金剛石切刀·超世智慧圓滿經
本篇是由A. F. Price教授的英文版金剛經[39]翻譯回來的。南北朝梁昭明太子將鳩摩羅什版金剛經分成三十二分,並分別加以標題。立意良善,卻也影響了整體一氣呵成的透通性,干擾了讀者自己的體悟,本應捨棄。但為了讓讀者容易與鳩摩羅什版對照起見,下文內保留了昭明太子的劃分點(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以下是經文:
1 以下是我所聽到的:
有一段時日佛和許多大比丘,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位,暫居於舍衛城邊上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一天,到了吃飯時間,世尊穿好僧衣,帶著鉢,進入舍衛大城乞食。在城中心按規矩沿門而乞。乞畢,回到精舍用餐。用完,收好僧衣和鉢。洗過腳,鋪好坐墊,坐了下來。
2 那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裡。他立刻站了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地合掌,向佛這樣請道:「世尊,如來多麼關心所有的菩薩,也這麼照顧、教導他們。真是珍貴極了。世尊,如果善男和善女追求佛覺圓滿成就,他們應該恪遵哪些準則?又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
佛說:「很好,須菩提。正如你說的,如來一向關心所有的菩薩,也盡力保護、指導他們。現在注意聽,把我的話記在心裡。我向你們說明追求佛覺圓滿成就的善男善女應該遵守哪些準則,又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
須菩提說:「懇求您開示,世尊。我們高興盼望,想聽很久了。」
3 佛說:「須菩提,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這樣來導正他們的妄念:『無論何等生物,是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或化生
的,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是有想的、無想的或非有想非無想的,所有這些都將由我而得到無餘涅槃解脫。可是在無量無數的廣大有情都已經這樣解脫了之後,卻實在
沒有哪個是已被解脫了的。』這是為什麼,須菩提?因為沒有一位真菩薩會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
4 而且,須菩提,菩薩應超然布施。就是說應該布施而不依於色,不依於聲、香、味、觸和質。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無礙地布施。為什麼?這樣他的功德不可計算。
須菩提,你怎麼說,你能量出東方天空的大小嗎?」
「不能,世尊。」
「那麼,須菩提,你能量出南方、西方、北方,或是天底、天頂任何一個方向天空的大小嗎?」
「都不能,世尊。」
「好,須菩提,一位布施而對色毫不顧念的菩薩的功德同樣不可計算。須菩提,菩薩應該一心堅持這個教導。
5 須菩提,你說說看,如來可由一些身體物質特徵而獲確認嗎?」
「世尊,不能藉任何物質特徵去確認如來。」
「為什麼?」
「因為如來曾說過物質特徵事實上不是物質特徵。」
佛說:「須菩提,無論哪兒有物質特徵,那裡就有迷惑幻想。只有能體悟一切特徵其實都不是特徵的人才能覺知如來。」
6 須菩提問:「世尊,將來一定會有人聽了這個教導就由衷相信嗎?」
佛答:「須菩提,別這麼說!在如來滅後最後一個五百年的末期,會有持戒的人,善根深植,聽了這個
談論就因信心而獲啟發。但你該明白這些人不只在一位佛、兩位佛、三位、四位、五位佛的面前,而是在無數位佛的面前已經種過善根;他們的善還是涵蓋一切的。
這樣的人聽了這個談論立刻就生起純淨的信心。須菩提,如來會認可他們。是,他會清楚地知道所有這些心地清淨的人以及他們傑出德行的高遠。」
「怎麼說?」
「因為這樣的人不會退回去持著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他們既不會退回去持著事物有天生自性的概念,也根本不會持著事物沒有天生自性。為什麼呢?因為假如這些人讓他們的心牽絆於任何事,他們就抱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故若持著事物有天生自性的概
念不放,他們就還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同樣,如果持著事物沒有天生自性的概念不放,他們也還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所以你們不應執
著事物有或者沒有天生自性。這就是為什麼如來一直說:『我在善法上的教導就像渡筏一樣。』連佛的教導都必須廢除,更何況錯誤的教導呢?
7 須菩提,你怎麼說,如來已經證得佛覺圓滿成就了嗎?如來有個教導要發表嗎?」
須菩提答道:「就我所了解的佛的意思,並沒有一種對真性的簡潔表述稱做佛覺圓滿成就。再說,如來也沒有定型的教導要發表。」
「怎麼說?」
「因為如來曾說過:真性是無可包容又無可表達的。它不是修行目標,又不是不是修行目標。因而那無定則原則才是所有聖人不同修行體系的基礎。」
8 「須菩提,你怎麼說,假如任何人用七寶去填滿三千大千個世界,並且全部以施捨物布施出去,這人會得大功德嗎?」
須菩提說:「一定會得大功德,世尊。」
「怎麼說?」
「因為功德帶有無功德的性質,如來才用大表示它的特性。」
那時佛說:「另外,假如有人受持這個談論,甚至僅僅其中的四句,而能為別人教導解說,他的功德更大。為什麼?須菩提,因為從這次談論能生出所有的佛以及他們在佛覺教導上的圓滿成就。須菩提,所謂佛給的修行理念及方法,實際上都不是成佛的修行理念及方法。
9 須菩提,你怎麼說?進入聖人生活之流的弟子會這麼想:我得到入流果位了?」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
「因為入流只是個稱呼。沒有入流。不掛心於色、聲、香、味、觸、質的弟子才稱為入流。」
「須菩提,你怎麼說?只需再來受生一次的精進弟子會這麼想:我得到一往來果位了?」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
「一往來只是個稱呼。沒有死去或再來,才稱為一往來。」
「須菩提,你怎麼說?受人尊重的、不必再生於欲界的弟子會這麼想:我得到不來果位了?」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
「不來只是個稱呼。沒有不來,才得不來之名。」
「須菩提,你怎麼說?全然覺悟的聖人會這麼想:我得到全然覺悟果位了?」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
「因為沒有哪種境界可以稱做全然覺悟。世尊,假如全然覺悟的聖人這麼想:『我是這樣的。』他必然帶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
世尊,當佛宣佈我在完全寂靜的瑜伽修行、在幽僻之地隱居以及在離慾各方面都超過其他聖人的時候,我的內心並沒有想:『我是全然覺悟、離慾的聖
人。』世尊,假使我有這麼想:『我是這樣的。』您就不會說:『須菩提在保持寂靜和退隱森林裡得到快樂。』就是因為須菩提無所住,所以叫他做:須菩提,快樂
的寂靜保持者,森林中的隱士。」
10 佛說:「須菩提,你怎麼說?在久遠的過去,在如來追隨然燈佛的時候,他在善法裡有證得任何境界嗎?」
「沒有,世尊。如來追隨然燈佛的時候在善法裡沒證得任何境界。」
「須菩提,你怎麼說,菩薩會發表任何莊嚴的佛土嗎?」
「不會,世尊。」
「原因是?」
「因為發表莊嚴的佛土並非莊嚴的發表,它只是個名稱。」
「所以了,須菩提,所有的菩薩,不論是較小的還是偉大的,都應該培養一種清淨透明、不依隨聲、香、味、觸或任何質的心智。菩薩應該發展一種不落於任何事物上的心智,而且應該建立起它。
須菩提,這可比做大如須彌山的人身。你怎麼說?那樣的身體巨大嗎?」
須菩提答:「當然巨大,世尊,因為佛曾解釋過沒有哪個身體可稱為巨大的身體。」
11,12 「須菩提,假設有與恆河沙數同樣多的恆河,你說說看,全部恆河裡的沙粒會很多嗎?」
須菩提說:「當然很多,世尊。光是恆河就數不盡,何況其中的沙粒!」
「須菩提,我來跟你說明一個真相:假如一位善男或善女,隨全部恆河中的每一粒沙就用七寶填滿三千大千個世界,又將這些七寶全部拿去布施。他會得大功德嗎?」
須菩提說:「的確很大,世尊。」
佛就說了:「然而,須菩提,如果一位善男或善女研究這個談論只到受持四句偈而已,但能為別人教導解說,那必然的
功德將遠大於此。還有,須菩提,你應該知道:無論那裡,只要這個談論,甚至只有四句偈,在那裡宣說過,那裡就應當被天、人和阿修羅三道全體當成佛塔一樣來
尊敬。何況是能受持讀誦整個談論的人!須菩提,要知道這樣的人會得到最高至妙的真相。無論那裡只要有這個神聖的談論在,你們的舉止應該像就在佛和受人尊重的弟子面前一樣。」
13 那時須菩提向佛請問:「世尊,這次開示應當以什麼名稱周知?我們應當如何來受持?」
佛答:「須菩提,這次談論應當稱做『金剛石切刀·超世智慧圓滿』。你們要如此受持。須菩提,這裡的理由為何?根據佛的教導,超世智慧的圓滿並非真的那樣,超世智慧的圓滿只是個名稱。
須菩提,你怎麼說?如來有個教導要發表嗎?」
須菩提答佛道:「世尊,如來沒有東西可教。」
「須菩提,你怎麼說?三千大千個世界裡有很多分子嗎?」
須菩提答:「確實很多,世尊。」
「須菩提,如來聲明:所有的分子並非真的那樣,只是稱做分子。如來也聲明:世界並非真的是世界,只是稱為世界。
須菩提,你怎麼說?如來能由三十二個身體特點而覺知嗎?」
「世尊,不能由那三十二個特點去覺知如來。」
「為什麼?」
「因為如來解釋過三十二個特點並非真的那樣,只是稱為三十二個特點。」
「須菩提,如果一邊有善男或善女奉獻了恆河沙數次的生命;另一邊有任何人受持甚至僅僅這談論中的四句偈,能為別人教導解說,他的功德更大。」
14 聽到這樣開示的時候,須菩提打心底體悟了它的意義,感動地流下淚來。於是對佛這樣說:「珍貴極了,世尊,您竟然
給了這樣極為深奧的說教。自從很久以前首次開了慧眼以來,我未曾聽過這樣的開示。世尊,任何人以清淨透明的心虔誠地傾聽這次講道,他們將因此而孕育出根本
真相實觀。我們應當知道這樣的人會建立最非凡的功德。世尊,這種根本真實觀事實上不是一種獨特的觀念,因而如來說:根本真實觀只是個名稱。
世尊,聽了這次講道,我以信心和了解來受持。這對我並不難;但在很遠的未來,在那最後五百年裡,要是有人聽了這個說教,能以信心和了解來受持,他們將是有最非凡成就的人。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自我觀念、沒有有情觀念、沒有命體觀念,也沒有個人觀念。這又是為什麼?因為識別出自我是錯誤的。同樣,識別出有情、命體和個人也是錯誤的。必然的結果就是:捨盡了所有表象區別的人都才稱為佛。」
佛對須菩提說:「正如你說的!如果有人聽了這個談論而沒有充滿驚慌、恐怖或畏懼,應當讓大眾知道這樣的人已有非凡的成就。為什麼?因為,須菩提,如來說第一圓滿其實不是第一圓滿,那只是個名稱。須菩提,如來同樣說忍辱圓滿並非忍辱圓滿,那只是個名稱。
為什麼這樣?它可這樣來說明,須菩提:在歌利王支解我的身體的時候,我已經沒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的觀念。怎麼說?因為當我的四肢一件件的被支解的時候,假如我還囿於剛才說的各種識別,瞋恨的情緒一定會在我內心升起。
須菩提,記得在很久以前,在過去五百世裡的某個時候,我是個修習忍辱的苦行者。即便那時我都已經沒有那些個別利己的識別心。所以,須菩提,菩薩應該不讓心智依隨從感知界所生出的念
頭,即不讓心智依隨從聲、香、味、觸及任何質所生起的念頭,以離棄一切表象識別,覺醒佛覺圓滿成就的念頭。心智應該對從心智本身所生起的任何念頭保持超
脫。如果心智依於任何事物,它就沒有穩當的安息所。這就是為什麼佛說菩薩布施時的心智不應以事物的表相為基礎。須菩提,菩薩是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而布施,
他們應該以這種心態去做。
正如如來聲明特徵都不是特徵,他也聲明一切有情事實上都不是有情。
須菩提,如來是一位聲明真實的人,聲明根本的人,聲明終極道理的人。他不說虛偽欺騙的話,也不說窮凶極惡的話。須菩提,如來得到的那個真相既不是實在的,又不是不實在的。
須菩提,要是菩薩布施而心顧念著傳統制式概念,他就像一個在幽暗中盲目摸索的人;然若菩薩布施而心超脫任何制式概念,他就像一位在明耀晨光裡張開雙眼的人,所有各種的東西都清晰可見。
須菩提,如果將來有善男善女能夠接受、閱讀和背誦這個談論的全部,如來用佛智慧能清楚地覺知並且認可他們。他們每一位都會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15 須菩提,假如一位善男或善女在早晨做了自我否定布施有如恆河沙數之多,在中午和黃昏又做了那麼多,而且還連續做了無數世;另外有人以信心傾聽這次談論,不起爭辯,這人會得到更多的祝福。但這又怎麼能同一位書寫、受、持、為人解說的人做任何比較呢!
須菩提,我們可以用『這個談論的整體價值是不可思議、不能估計、更是無邊的』來做總結。為了大乘新發心者的利益,如來曾經講過這個道理。為了最
上乘新發心者,他也講過。無論誰能受持這個教導,研究它,背誦它,並且四處傳播,都會被如來清楚地覺知並認可,都會成就一種不可測量、無法計算的功德圓
滿,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無可限量的功德圓滿。每一個這樣的人都能為佛覺的如來圓滿成就做示範。為什麼?須菩提,因為在含有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見解的有限教義裡找到安慰的那些人,沒有能力受、持、研究、背誦和公
開解說這次談論。須菩提,有這個談論的每一個地方,天、人和阿修羅三道全體都應供養那裡。你必須知道那裡像佛塔一樣神聖,全體都應以禮拜、繞行、獻上花和
香來給予適當的恭敬。
16 還有,須菩提,如果受持這個談論的善男善女受到輕賤,他們不幸的命運是由前世罪業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報應。因今世之不幸,前世業果隨而解除,他們將處於可證得佛覺成就的地位。
須菩提,我還記得在然燈佛之前無限遙遠的過去。那時有過八百四十萬億佛,我全都供養。對,我侍奉全部的佛,而且沒有一點過錯。然而在末法時期的最後,如果有任何人能受、持、研究和背誦這個談論,他會得到那樣一種功德,讓我的奉佛功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不及千萬億分之一。實在說,那是無法相比的。
須菩提,如果我細說在末法時期來受、持、研究和背誦這個談論的善男善女所能得到的功德,大眾會充滿疑問,還可能變得心神狂亂、狐疑、不信。你要知道,須菩提,這個談論的意義超過想像。它的果報同樣超過想像。」
17 這時須菩提請問佛:「世尊,善男善女如果追求佛覺圓滿成就,他們應該恪遵怎樣的準則?又該如何控制妄念?」
佛回答須菩提:「追求佛覺圓滿成就的善男善女必須建立這麼一個堅決的心態:『我必須解脫所有的有情;可是在全部都已經解脫的時候,卻真的沒有一個是被解脫的。』為什麼?菩薩如果懷著自我、有情、命體和個人觀念,他就必然不是菩薩了,須菩提。這是因為實際上沒有產生佛覺圓滿成就的定則。
須菩提,你說說看,如來和然燈佛在一起的時候,可有任何證得佛覺的定則?」
「沒有,世尊,按我所了解的佛的意思,沒有如來用以證得佛覺圓滿成就的定則。」
佛說:「對!須菩提,確實沒有如來用以證得佛覺圓滿成就的定則。須菩提,假如有任何那樣的定則,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將來多少世之後你將成佛,號釋迦牟尼。』然而然燈佛對我做了那樣的授記,就因為真的沒有證得佛覺圓滿成就的定則。這裡的理由是:如來的本義含有所有定則的意思。
假如有人說如來證得了佛覺圓滿成就,我實心告訴你,須菩提,並沒有佛用以證得的定則。須菩提,如來證得佛覺圓滿成就的基礎是完全超越的;它既不是實在的,又不是不實在的。因此我說整個有為法域並非真的那樣,所以稱為有為法域。須菩提,可以和巨大的身體做個比較。」
須菩提說:「世尊已說明過:那不是巨大的身體。巨大的身體只是個給它的名稱。」
「須菩提,菩薩也一樣。如果菩薩聲明:『我願解脫一切有情』,稱他為菩薩就不適當。為什麼?因為,須菩提,真的沒有稱為菩薩的果位,因為佛教你們一切事物都是沒有自我、沒有有情、沒有實存和沒有個人的。
須菩提,如果一位菩薩聲明:『我願發表莊嚴的佛土』,每個人都不用稱他為菩薩,因為如來已聲明過:發表莊嚴的佛土並非真的那樣,莊嚴的發表只是個給它的名稱。須菩提,完全沒有任何個人利己想法的菩薩才能如實地稱為菩薩。
18 須菩提,你怎麼說?如來有肉眼嗎?」
「有的,世尊。」
「好,你認為如來有天眼嗎?」
「有的,世尊。」
「如來有慧眼嗎?」
「有的,世尊。」
「如來有法眼嗎?」
「有的,世尊。」
「如來有佛眼嗎?」
「有的,世尊。」
「須菩提,你說,關於恆河沙粒,佛教過你們沒有?」
「那些沙粒,如來教過。」
「好,須菩提,假設有恆河沙數之多的恆河,而且所有這些恆河中每有一粒沙就有一個佛土;這樣,佛土多不多?」
「很多,世尊。」
佛說:「須菩提,所有這些佛土中不論有多少有情,雖然他們的心智五花八門,可是如來瞭解它們全部。怎麼說?因為如來教導:它們全都不是心智,只不過稱為心智。須菩提,留住過去的心智是不可能的,保住現在的心智是不可能的,想抓住未來的心智也是不可能的。
19 須菩提,你怎麼說,如果有人用七寶填滿了三千大千個世界,又全部當做施捨物品送出去,他會得到了不起的功德嗎?」
「是,世尊,的確會得了不起的功德。」
「須菩提,假如這種功德是真實的,如來就不會聲明它了不起。但因它沒基礎,如來才用了不起去說它。
20 須菩提,你怎麼說?可由佛形態完美的身體去覺知他是佛嗎?」
「不,世尊,不能由佛的完美的身體去覺知他是佛,因為如來教導我們形態完美的身體並非真的那樣,只是稱為形態完美的身體。」
「須菩提,你怎麼說?可以由任何表象特徵去覺知佛嗎?」
「不,世尊,不可從任何表象特徵去覺知如來,因為如來教導我們表象特徵並非真的那樣,只是稱為表象特徵。」
21 「須菩提,不得說如來有這樣的念頭:『我必須發表教導。』因為如果任何人說如來發表教導,他真在誹謗佛,而且沒有能力解釋我所教的。至於任何闡明真性的方法,真性是闡明不了的;所以『真性的闡明』只是個給它的名稱。」
於是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在長遠的未來裡會有人聽了這個教導開示,憑著信心就獲得啟發?」
佛回答:「須菩提,你說的那些人,不是有情,又不是不是有情。為什麼?須菩提,因為有情並非真的那樣,只是那麼稱呼。」
22,23 這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在證得佛覺圓滿成就中,佛一無所得嗎?」
佛回答:「正是,須菩提。我由佛覺圓滿成就裡毫無所得,因此它稱做佛覺圓滿成就。而且,須菩提,這個是全面的、沒有分別、沒有層次的;因此它稱做佛覺圓滿成就。它可以由除去個人利己心態以及培養一切善良而直接證得。須菩提,雖然我們說善良,如來聲明沒有善良,那只是個名稱。
24 須菩提,假設有人以相當於三千大千個世界中全部須彌山那麼大量的七寶當做施捨物品送出去,而若另外有人由這個談論中針對超世智慧的圓滿僅僅選取四句來受持,又為別人清楚地詳細解說,這人的功德會遠遠超過前面的,兩者根本無法比較。
25 須菩提,你怎麼想?不可讓人說如來持有『我必須解脫一切有情』的想法。不容許有這樣的妄念,須菩提。為什麼?因為實際上沒有有情可被如來解脫的。假如有有情讓如來解脫,那麼他就帶有利己、有情、自我實體和個人的觀念。須菩提,雖然凡夫將自我性當成真實的,可是如來聲明:自我與非自我沒有不同[40]。須菩提,被如來稱為凡夫的並不真的是凡夫,那只是個名稱。
26 須菩提,你怎麼說?可以由三十二個特點去覺知如來嗎?」
須菩提答:「對,一定可以由此覺知如來。」
佛說:「須菩提,如果如來可以由這些特點覺知,那麼任何一位轉輪聖王都和如來一樣了。」
須菩提就對佛說:「世尊,我了解佛說的意思,不可從三十二個特點去覺知如來。」
於是佛說了這首偈言:
「誰依形色來看我,
誰在聲中尋覓我,
步履偏斜道途中,
因他無能見如來。」
27 「須菩提,假如你們有這種念頭:『如來是因為他的完美體態才證得佛覺圓滿成就。』不要縱容這種想法。如來的證得並不是因為他的完美體態。
須菩提,假如你們這麼想:『任何人心裡佛覺成就剛露曙光就會宣稱:所有各類的標準都結束了、消滅了。』不要縱容這種想法。為什麼?因為心裡剛開始有佛覺成就的人不會斷言任何定則必然消滅。
28 須菩提,如果一位菩薩布施了足以填滿恆河沙數個世界的七寶;而另一位明白一切事物無自我,經由堅忍自制得到了圓滿,他的功德遠遠超過前面的。為什麼,須菩提?因為所有的菩薩都不理會福報。」
須菩提問佛道:「這是怎麼說,世尊,說菩薩不理會福報?」
「須菩提,要成就功德的菩薩不該被渴望回報所困,所以說不接受福報。
29 須菩提,任何人若說如來來了、去了、坐著、臥著,那個人無法明白我的教導。為什麼?因為如來性既不從哪裡來,也不到哪裡去,所以他才稱做如來。
30 須菩提,如果一位善男或善女將無數個大千世界磨成灰塵,這樣,所得的微粒會很多嗎?」
須菩提答:「當然很多,世尊。」
「為什麼?」
「因為假若那些是真正的微粒,佛就不會說它們是微粒。關於這一點,佛已聲明過它們並非真的那樣;微粒只是個給它們的名稱。另外,世尊,當如來說
及三千大千世界,這些也不是世界;因為如果世界的真實性是可斷言的,它就該是個自行存在、井然有序的宇宙;而如來說實在沒有這種東西。宇宙只是一個言語上
的飾辭。」
「須菩提,言辭不可能說明宇宙的真正性質。只有囿於慾望的凡夫才會用那些自以為是的方法。
31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佛聲明過任何關於自我的見解,你認為他能正確了解我的教導嗎?」
「不會,世尊,那種人對如來的教導不可能有任何確實的了解,因為世尊聲明:利己、有情、實存和個人的意見雖然真的存在著,卻是偏差的。這些名詞都只不過是言語上的飾辭。」
「須菩提,渴望佛覺圓滿成就的人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去認識、去了解所有各種事物,並且要斷除觀點的升起。須菩提,關於觀點,如來聲明實際上它們不是那樣的,它們只是稱做觀點。
32 須菩提,假設有人能用七寶填滿無數個世界,並拿它們去布施;而若任何善男或善女覺悟的念頭醒來了,並且由這個談論裡取出甚至僅僅四句來誦、用、受、持、四處傳播,又為別人的利益去解說,這樣將更有功德。
那麼,要以怎樣的態度才能為人解說?從各種表象超脫——常住於究竟真性。
我這樣跟你們說:
對這飛逝世界中的一切
你們應該這麼觀想:
晨星、溪澗水泡、夏日雲端的閃電、
閃爍搖曳的燈、幻、夢一樣。」
佛開示完畢。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俗家師兄弟姊妹,以及天、人和阿修羅三道全體,都因為他的教誨而充滿歡喜,誠摯地將開示記在心裡,然後各自散去。
(經文結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