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理解金剛經 V2 附錄一 三法印之思考路線圖

三法印之思考路線圖
三法印是佛教的基礎。據說,任何談論若不能符合三法印的觀點,那個談論就可判定是不如法的。可見三法印的重要性。它的內容是哪些就是「諸 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十二個字是經過高度濃縮的小乘佛法精華。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所以它也是大乘的根本之一。因此,學佛的人個個必須將它了然 於胸。然而,它是高度濃縮的,想要直接由字面瞭解,對一般人會有些困難。如果能稍加稀釋,再串起前後關係,也許就比較容易吸收了。在這個想法下,筆者設計 出一個圖表,叫做「三法印之思考路線圖」,見附圖。
圖中右下角「再世、死亡、再世……」的圈圈表示因果輪迴。我們每一世都造業。如果迷惑不除,善業不夠,那就繼續輪迴。如果惡業不生,善業不斷, 經過修行去掉迷惑,那就得解脫。解脫就是出離了三界、世間的範疇,到了一個境界叫「出世間」。在那裡如能將帶去的一點點惑滅掉,滅得一點不剩,只剩下清淨 真性(就是自性、真如),那就到了超越世間的境界,功德圓滿,成佛了。
如何才能覺悟而令惡業不生需要明白萬物因緣生,一切是假合。這樣我們就從圖的右下角遷到左下角。在明白因緣假合的基礎上才能接受第一法印:諸行無常。諸行無常主要是經由對直接見到的事物表象的觀察而得到的結論。認識了第一法印才能接受第二法印:諸法無我。諸法無我的「法」,是指「性質」。所以第二法印主要是經由對不能直接目視的事物性質的觀察而得的結論。這兩個結論都指向一切事物無自性,都具空性。這又加強了我們對緣生假合的認識。而這個認識又堅定了對二法印的信念。循環不已。
上述循環加速清洗我們的觀念,使我們能滅去貪、瞋、癡。即使如此,如果不修行,我們還在三界內,並沒有解脫,沒有離開有為法域。一定得經過修行,使心智專一、平靜,這樣才到達一個新境界:第三法印的涅槃寂靜。這個境界屬於出世間,但還帶有有為性質。在那裡,透過對外境空假的完全認識,可修至羅漢。若對自心空假也能完全認識,慢慢由有為轉至無為,可修成菩薩。再上去到了純無為法域,對萬物平等看待,完全覺悟真相,那就成佛了。
 

(註腳)                                                   回目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我者即非有我

從有為法和無為法來看金剛經

獅子的因果故事